成交障礙~
銷售人員說明在大部分銷售流程常見的六個階段裡,他們何時會遭遇抗拒,以及最大的挑戰是什麼?
這六個階段包括:(1)銷售探詢:第一次拜訪;(2)需求確認:銷售人員協助顧客更了解自身需求;(3)評估:顧客開始考慮各種產品;(4)發展解決方案:顧客認真考慮少數幾家供應商,並研擬潛在的解決方案;(5)決定:顧客決定是否購買;(6)售後維護:在顧客使用產品的階段。
一項重大發現是,相較於既有產品,顧客對全新創新產品的抗拒,通常發生在較後面的階段。這是因為顧客通常會對新產品感到好奇,因而有比較多人會答應第一次的會面邀約。
有位鮮少接受銷售代表邀約的買家就說:「如果有人提出新構想,我一定會聽聽看。我要確保我們一定會跟上業界的最佳做法。」但隨著流程推進,顧客會變得愈來愈遲疑是否要放棄現行做法。
在銷售流程當中面對的挑戰,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。在前兩個階段,最大障礙是顧客認為他們對產品掌握的資訊有限,因為銷售人員沒有揭露產品的重要訊息。同樣地,在下一個階段,也就是「評估」,他們通常會擔憂自己還沒有完全了解那個產品。
一大轉變發生在研擬解決方案的階段。這時,顧客的關注焦點,轉變為如果決定採用這個新產品,他們的商業實務會如何隨之改變。這時兩個最大的議題是:顧客不喜歡開放式情況,因為它會造成不確定性,引發質疑,而且他們會擔心,新產品會破壞他們的運作方式。此外,採購單位的編制在這時通常會擴張,剛加入採購流程的部分成員會猜疑:「我的遭遇會變得如何?」在決定階段也會出現類似的顧慮,因為顧客持續關注風險,以及組織裡的人會受到什麼影響,擔心自己會後悔決定購買,也不清楚能否正確預測轉換成本。
從銷售方組織的觀點來看,這個模式不但棘手,也難以克服。要銷售新產品的人,能夠敲定安排很多第一次會議,因此會有一種成就感,覺得他們能與顧客見面,和潛在顧客建立關係,而這些潛在顧客之前可能連他們的電話都不接。
顧客最初展現的熱中態度很吸引人,讓銷售人員相信自己的時間用對地方。但隨著銷售流程展開,那些因好奇而接受邀約的會面,有很多顯然並不是真正的銷售機會,結果,銷售人員努力付出,卻拿不出什麼成績。
本文摘錄自哈佛商業評論How to sell New Products